配资操盘 绿美潮州亮出生态好牌

  摊开潮州的风景卷轴,放眼尽是“生态绿”。韩江秀水长清、高山苍翠绵延、碧海银滩引人入胜……秀美潮州大地配资操盘,山水林田湖草沙共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绿色为墨、生态为笔,潮州写好“治与制”文章,健全制度体系,持续推动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打造“绿美潮州”城市名片,为实施“百千万工程”、加快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绿色保障。在绿美潮州生态建设中,潮州还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绿色经济,努力走好“绿富共赢”的新路子。

  ●许钰敏

  治水兴林

  乡村卷轴越画越美

  青山掩映,韩水悠悠。走在滨江栈道,可见鱼翔浅底、白鹭成群。近年来,韩江干流潮州段秀水长清,成为潮州市民游客的打卡之地。

  根据监测,韩江潮州段水质常年稳定保持Ⅱ类以上,有个别月份达到Ⅰ类。2020年底,韩江(潮州段)高分通过全国首批17个示范河湖创建的验收,是全省唯一入选河湖。一度绝迹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鼋重现韩江潮州流域。

  这背后是潮州市全力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决心。除了韩江干流潮州段的亮眼成绩外,潮州枫江流域综合整治也取得历史性成效。通过建设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补短板项目,潮州深化治污减排,2022年,枫江深坑国考断面水质达到了国家地表水Ⅴ类水水质标准,实现了由脏到净、由净到清的转变。至此,潮州市水质为劣Ⅴ类的考核断面全面清零。

  潮州有秀水,还有山林草木、万物生灵。据了解,潮州市森林面积280.71万亩,森林覆盖率59.48%。这里还拥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0种、二级保护动物56种,拥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3种、二级保护植物18种,还有着潮州湍蛙、潮州莸等本土珍稀野生动植物。

  今年来,潮州全力推进绿美潮州生态建设“六大行动”,科学谋划“一线二横三点四纵”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布局,因地施策推进造林绿化工程,提前完成省下达的林分优化6.5万亩和森林抚育2.98万亩的建设任务,着力打造凤凰山茶旅走廊、红山森林公园、饶平风吹岭等绿美潮州生态建设示范点。

  潮州的绿色卷轴越画越美——潮州全市1904棵古树全部登记挂牌,并签订了管护责任书,同时35棵一级古树均安装了视频监控。潮安区完成凤凰山茶旅走廊绿色通道林建设3000亩,完成古树公园、绿美古树乡村、绿美红色乡村建设任务。饶平县完成大潮高速景观林带提升6483亩,完成绿美红色乡村建设任务。湘桥区完成高速公路景观林带提升1100亩。红山森林公园等各类保护地全面完成今年度林分优化任务。10月10日,2023年绿美广东竞风华大型主题活动(潮州赛区)海选竞赛活动举行。潮州市各县区第一林长同台竞技,全方位展示推进绿美潮州生态建设的成果。

  强化立法

  健全制度体系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系统过程,必须形成环环相扣、协同联动的制度体系。在潮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正逐步健全完善。

  今年初,潮州市人大常委会将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列入年度立法计划,计划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地方性生物多样性保护法规,即《潮州市生物多样性促进条例》。7月,潮州市人大常委会在凤凰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设立的立法联系点正式揭牌,为全市生态保护立法收集传递基层声音。据悉,该地方性法规将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主导,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的长效机制,落实各县区主体责任和属地责任,形成完整的生物多样性法治体系。

  实际上,近年来潮州不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地方立法。自2015年取得地方立法权以来,潮州市先后颁布施行韩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黄冈河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等4部生态环境领域法规,占地方立法总数的44.4%,为绿美潮州建设提供法治保障。

  潮州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也不断建立完善。潮州修编《潮州市环境保护规划》,编制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等专项规划。此外,潮州还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常态化开展巡查督导,各级河湖长每年开展巡河超4万人次。

  为提升绿美潮州生态建设治理水平,今年,潮州积极开展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查处毁林种茶案件52宗,复绿面积249.8亩。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潮州于去年设立了全省首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并于今年启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计划。“潮州正逐步建立和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制度体系,同时开展相关的调查研究和宣传科普工作。”潮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陈培琼说。

  据悉,接下来潮州将加快推进绿美潮州集成式改革,探索和加快构建绿美潮州生态建设体制机制,抓紧出台《关于深入推进绿美潮州生态建设的实施方案》,全面落实林长制,建立健全造抚一体、造采挂钩的森林资源培育和管理制度,创新森林经营体制机制,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绿色经济

  走好“绿富共赢”路

  绿水含金,青山有价。在推进绿美潮州生态建设过程中,潮州努力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走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共赢路。

  当前,潮州因地制宜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大力发展油茶、竹子、沉香、中药材等林下经济。此外,健全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森林碳汇开发利用新路径,鼓励企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支持出口型企业实现产品全周期绿色环保,深化绿色金融创新。

  今年来,潮州市多次邀请省林业专家来潮指导林下经济发展,并派员到梅州、肇庆、云浮等市调研学习。目前,全市已完成新种油茶3000亩;新增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家;新增“南粤森林人家”2家。积极引进森林旅游、林业碳汇等新业态——4月,安美低碳产业开发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与饶平县签约合作开发林业碳汇项目。凤凰镇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生态凤溪·碧道休闲”之旅入选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县域是建设绿美潮州的重要阵地。结合“百千万工程”,潮州聚焦县域发展、乡村振兴等工作,大力推进绿美潮州建设。

  如饶平县柘林镇,该镇深挖滨海旅游海丝文化资源,围绕“绿色生态+蓝色滨海”思路,开发建设集温泉度假、休闲渔业、海滨观光于一体的旅游景区。

  目光移至潮安区。水上发电、水下养鱼,依托淡水鱼养殖产业优势,归湖镇建成潮州市第一个“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预计年产值7500万元。溪美村则破题文旅产业,去年,该村接待游客近150万人,带动一半以上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生态文旅年产值6000多万元。

  点绿成金配资操盘,“掘金”韩水。潮州还积极打造绿色水经济新业态。在广东省河长办于全省范围内开展的水经济试点中,今年潮州共申报3个水文旅类相关项目:改造提升韩江仙洲岛综合码头,打造一条内河游艇游轮精品路线;通过建设浮滨溪并堤工程,于凤凰山坪溪片区打造一条茶旅走廊;厦里美村发展以育种科研、美丽渔场创建为主的水产养殖以及包含推介渔文化等项目的水上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