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尧
“钉钉宣布对所有大模型厂商开放”,这是钉钉在今年的生态大会上放出的一个重要信号。
这个信号释放在一个颇为关键的时期。近期,国内大模型市场“硝烟弥漫”,阿里云、百度智能云、腾讯、科大讯飞等厂商旗下的大模型费用纷纷下调,各厂商之间争夺市场份额的大战一触即发。
但降价只是表象,实际上比价格战更激烈的是,当下通用AI已经进入落地的元年,而落地背后一场商业路线的碰撞正在展开。随着各大厂商选择各自的服务模式进入市场,如何在激烈竞争下寻求落地的突破口成为重要议题。
钉钉恰好在这个关键时期提供了一个走向落地的通路,基于钉钉,大模型厂商开始展现出务实的一面,它们透过钉钉看到了更多切进企业、用户的场景。
也因此,接入钉钉成为了一个自然发生的动作。目前除了通义大模型,MiniMax、月之暗面、智谱AI、猎户星空、零一万物、百川智能六家大模型厂商已经与钉钉达成了合作。
01价格战的底色,拼的是“场景”
今年5月份,DeepSeek发布了其第二代MoE模型DeepSeek-V2,并宣布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价格——每百万tokens输入仅需1元,输出2元。
这一价格仅为市场上其他同类产品价格的百分之一,随后在AI界引起震动。紧接着包括智谱AI、字节跳动、阿里云、百度、腾讯云、科大讯飞等在内的头部企业纷纷跟进,宣布了各自的降价措施。
眼下价格战还没有停止的迹象,反而愈演愈烈。在这场价格战背后可以看到鞍山期货配资,由于涉及到成本、市场、技术、生态等多个方面,大模型公司的价格战是一场复杂的市场博弈。